井下難題當課題 科研成果變效果
稿件來源:中國煤炭網
井下難題當課題 科研成果變效果
“這些大學生,來了就下井,不怕苦不怕累,為我們解決了許多難題?!碧岬缴綎|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的大學生,山東能源兗礦集團鮑店煤礦礦長郭英豎起了大拇指。
位于山東濟寧的鮑店煤礦,因產量增長、轉型升級等原因,對科技創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第一時間成立了科研攻關小組,協助該礦完成創新創效項目10余項。
從“高大上”的中深層地熱能開發、現代化智慧礦井,到“接地氣”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數字化無人儲運系統,這些創意均出自這個大學生黨支部。
讓師生把心聚起來
早在2017年,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大學生年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競賽獎勵就達300余項,也頻頻出現“專利哥”,但大部分創新成果都遭到市場冷遇。
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董桂剛認為,很多學生沒有摸著市場的“門”,還有一些學生創新熱情雖高,但是習慣于“單兵作戰”,“游擊性”科技創新很難讓成果落地。
“我們要想辦法把創新熱情高、創新能力強的學生聚集起來,合力破解生產一線難題?!倍饎傉f。
2017年9月,“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在師生的期盼中成立。這是一個平均年齡不足25歲,涵蓋青年教師和博士、碩士、本科生,專門服務行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黨支部。
該黨支部成立后,第一時間出臺了科研團隊建設規劃,根據不同研究領域和發展趨勢,組建了“智創綠源”“嵙創瑞沃”“能達華安”等科技創新小組,黨支部“搭臺”,黨員“唱戲”,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
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采礦專業研究生耿志,在讀本科時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創意大王”。本科期間,他取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但因為沒有專業團隊、缺少現場試驗,這些成果逐漸被遺忘。
帶領耿志從迷霧中走出的,是“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為他精心定制的創新“加油包”。2018年12月,該黨支部牽頭組建了“智創綠源”科技創新小組,將耿志和另外10名志同道合的師生聚攏在一起,配備了研發實驗室和啟動資金。僅隔一年,耿志所在團隊便憑借中深層地熱能開發項目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為多家企業提供地熱能開發方面的技術、設計等服務。
把成果送到生產一線
“創新性成果不能止步于證書與獎金,我們要通過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催生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成果?!薄拔┱嬷狻笨萍紕撔聢F隊黨支部指導教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許琳說。
大學生的創新成果應該如何從校園走向市場?近年來,該黨支部不斷加強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采取“到基層走訪調研、送課題到生產一線”等系列舉措,把問題當課題,將創新變成任務,形成了主動服務發展的新局面。
“我們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碰到了雙端堵水器檢測復雜、不易攜帶的難題,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的師生主動送來了新技術,升級了監測儀表,讓我們節約了三分之一的注水量,節省了3倍的生產成本?!睗鷮幍V業集團安居煤礦副總工程師于海峰激動地說。
2021年6月,“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書記張步初與往年一樣,利用假期時間到安居煤礦開展科研實踐活動。在現場探測時,他不經意間聽聞井下工人在討論雙端堵水器操作不便等難題。
“雙端堵水器設備改進問題,我們團隊能不能解決?”從現場回來,張步初便組織“嵙創瑞沃”科技創新小組開展了4個多小時的“頭腦風暴”。
次日,張步初把解決方案發給了安居煤礦,并簽訂了合作協議。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們改進了設備構造,升級了探測儀表,解決了困擾煤礦工人多年的難題。
如今,“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已然成為師生和企業的“紅娘”。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該黨支部與濟寧礦業集團安居煤礦、山東能源集團田陳煤礦等10余家企業簽訂了聯建合作協議,組建了多個“大眾創新、全員創效”基地。這些合作為創新成果的轉化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黨建與育人同頻共振
“如何用科技創新培養更多的人”是“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黨員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自成立以來,“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在學校中頗具人氣。從基礎知識學習到科學研究,從提高政治思想到服務社會基層,不斷引領師生全面發展,該黨支部成員的社會競爭力也大大提升。
“我們要謹記服務行業,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這樣才能把創新堅持到底?!痹谠擖h支部“賦能學堂”活動中,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院長陳紹杰說。
近年來,“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承辦了“科創研習營”等特色科創活動,吸引了更多學生創新實踐。
該黨支部建立了教授與創新小組“一帶一”機制,對成員進行“一對一”幫扶,組織開展科技交流活動,開展項目討論和技術指導,形成了“支部與團隊共生,黨建與科創并進”的良好局面。
陳紹杰說,通過一系列舉措,一個個創新小組把相同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參加科創比賽,一起走進實驗室,一起走進社區和企業,還有一些學生合伙創辦了公司……
據統計,“惟真之光”科技創新團隊黨支部成立5年來,共組織征集學生參與的科技創新項目100余個,有56個項目獲國家專利,與企業合作項目金額達上千萬元,創辦了科瑞綠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社會培養了近200名應用創新型人才,涌現出山東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尹大偉等一大批善思考、勤專研、勇創新的青年創新能手。
“黨建、科創與育人同頻共振已見成效?!倍饎傉f,“接下來,我們還要把科技創新與育時代新人結合起來。讓今天聽故事的人,成為明天故事的主角。